CERN(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最著名的站点是大型强子对撞机(Large Hadron Collider,简称LHC)。LHC是世界上最大、能量最高的粒子加速器,位于瑞士日内瓦市郊外的瑞士和法国边境。这个加速器使用强磁场将质子加速到非常接近光速,然后在环形隧道中相撞,以模拟宇宙起源时的条件。LHC的目的是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宇宙是如何形成的,以及物质是如何组成的4。 强子对撞机 LHC的建设耗时二十多年,共花费75亿欧元,由全球100多个国家和研究所合作建造,世界各地有10000名科学家参与研究工作。这是人类迄今为止建造最复杂、投入最昂贵的科学设施2。 CERN的其他著名成就还包括万维网的发明。1991年,英国科学家蒂姆·伯纳斯-李在CERN工作期间发明了万维网(WWW),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网站,网址为http://info.cern.ch。这个网站至今仍然运作如常,提供有关万维网的资料3。 CERN的最新建成的一个科技展览馆是CERN Science Gateway,它在2023年10月开业,免费开放给公众参观。这个展览馆展示了CERN的各种研究成果和科学进展,包括粒子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LHC的相关信息4。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hina Ecosystem Research Network,简称CERN)是中国科学院下属的一个研究网络,它由一系列分布在中国的生态系统研究站组成。这些研究站涵盖了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包括城市、农田、森林、草地、荒漠、湿地等多种生态系统。CERN的主要目的是进行长期的生态监测和研究,以支持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CERN的一些著名站点包括: 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位于黑龙江省海伦市,主要研究农业生态系统3。 沈阳生态实验站:位于辽宁省沈阳市,专注于城市生态系统的研究3。 禹城农业综合试验站:位于山东省禹城市,涉及农业生态系统的综合研究3。 封丘农业生态实验站:位于河南省封丘县,主要从事农业生态系统的研究3。 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专注于农业生态系统的研究3。 常熟农业生态试验站:位于江苏省常熟市,主要研究农业生态系统3。 桃源农业生态试验站:位于湖南省桃源县,专注于农业生态系统的研究3。 鹰潭红壤生态试验站:位于江西省鹰潭市,主要从事红壤地区的生态研究3。 盐亭紫色土农业生态试验站:位于四川省盐亭县,专注于紫色土地区的农业生态系统研究3。 安塞水土保持综合试验站:位于陕西省延安市,主要研究水土保持和生态恢复3。 长武黄土高原农业生态试验站:位于陕西省长武县,专注于黄土高原地区的农业生态系统研究3。 临泽内陆河流域综合研究站:位于甘肃省临泽县,主要研究内陆河流域的生态系统3。 拉萨高原生态试验站: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专注于高原生态系统的研究3。 阿克苏水平衡试验站:位于新疆阿克苏,主要从事水平衡和干旱区的生态研究3。 这些站点不仅进行生态监测,还提供科研人员和学生实习和研究的机会,同时也是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3。
关于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的长白山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基本信息 长白山站位于吉林省安图县二道白河镇,隶属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该站成立于1979年,并加入了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计划(MAB)。1989年长白山站被批准为中国科学院开放站,1992年被批准为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重点站,1993年加入“国际长期生态学研究网络(LTER)”,2000年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开放实验站试点站,2005年被批准为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 主要研究方向 长白山站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全球变化和林业可持续发展,旨在揭示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研究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生态过程,以及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2。 科研成果与学术贡献 长白山站在森林生态系统碳平衡、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森林生产力维持机制等方面取得了系列科研成果。例如,该站提出了长白山老龄原始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是大气的持续碳汇的观点,并在森林群落构建中发现了随机性与确定性过程贡献具有尺度依赖性2。 科研能力建设与技术平台 长白山站已建成包括森林水文过程模拟系统、开顶箱(OTC)、施氮控水系统、林冠塔吊观测系统、通量塔等10余个大型科研实验平台。这些平台在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2。 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 长白山站的支撑和管理队伍建设基本稳定,队伍业务素质显著加强。近5年来,该站引进了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学者,培养了多名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并为研究生提供了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条件2。 科技示范与科普宣传 长白山站积极开展科技示范与科普宣传活动,如森林生态系统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示范推广、露水河红松种子园的合作示范研究等。此外,该站还为中小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科普教育服务,提高了公众对森林生态系统的认识和保护意识2。 对外开放与合作交流 长白山站坚持开放、合作、共享的原则,为国内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中小学校、政府等不同单位和部门提供了实验设施仪器共享、样地、数据共享等服务。该站与多家单位展开了长期科研合作,推动了森林生态学领域的学术交流和发展2。 以上信息综合了最新的公开资料,以提供关于长白山站的基本情况、研究方向、科研成果、科研能力建设、队伍建设、科技示范与科普宣传以及对外开放与合作交流等方面的详细介绍2。
长白山站作为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科研平台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们的设计和功能,这些平台支持了对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长期监测,以及对全球变化影响的深入研究。以下是长白山站的一些独特科研平台: 森林塔吊观测系统 长白山站拥有一个森林塔吊观测系统,这是一个高达数十米的观测塔,科研人员可以通过它进行树木生长、冠层结构和生理生态参数的原位观测。这种观测方法独立于传统的涡度相关仪,能够实现森林生态系统冠层界面的水、热和二氧化碳通量的原位测定,实现了从点到面的尺度延伸3。 长白山通量监测平台 长白山通量监测平台是一个用于观测森林生态系统碳、氮和水通量的系统。这个平台通过连续多年的观测,收集了大量数据,为揭示长白山各生态系统冠层-大气、土壤-大气和根系-大气界面碳氮水通量计量平衡关系及其时间变异的生物控制机制和地理空间格局提供了数据支撑3。 森林水文过程模拟系统 这个系统用于模拟和研究森林水文过程,包括降水、蒸发和径流等。通过这个平台,科研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水循环机制,以及如何管理和保护森林水资源2。 开顶箱(Open Top Chamber, OTC) 开顶箱是一种用来模拟和研究森林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的工具。通过在森林顶部安装透明覆盖物,科研人员可以创造出一个受控的环境,以便观察和分析特定气候因素的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2。 施氮控水系统 这个系统允许科研人员通过精确控制氮肥的使用和水分的供应,来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和水分利用效率。这对于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养需求和水分管理策略至关重要2。 林冠塔吊观测系统 林冠塔吊观测系统是另一个用于观测森林冠层的工具,它可以帮助科研人员了解森林冠层的光合作用、呼吸和其他关键生态过程3。 这些科研平台的建立和运用,使得长白山站能够在森林生态系统的多个层次上进行详细的观测和研究,为理解和解决全球变化下的生态问题提供了宝贵的科学数据和理论支持。